看 慧眼辨真假
一块玉拿到手上,看它的雕工是否清晰流畅,皮色是否自然有过渡,因为天然的玉不可能没有纹路或杂质,事实上,即使极品的玉仔细看也是会有一些或结构或独有的矿物质等天然物质,但它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然温润感是普通材质无法比拟的。那些质地粗糙干涩,看上去就给人一种缺油缺水的感觉,有些商家为了弥补这一缺点,就会往上面涂一层液体水蜡,其原因就是为了掩盖料子本身的干巴。那种油乎乎的油是为了保养玉石摸上去的油,看上去油腻锃亮,用纸巾一擦即能擦掉。玉真正的油性不是油光锃亮的,而是深入玉的肌理,由内而外自然散发出来的油性,和田玉光泽属油脂光泽。古人称和田玉“温润而泽”,就是它的光泽带有很旨的油脂性,给人以滋润的感觉。这种光泽很柔和,不强也是不弱,即没有强光的晶灵感,也没有弱光的蜡质感,使人触感非常舒适。
市场上有些以玻璃来冒充和田玉,被称"料"器。这方面的鉴别相对不是太难,一般说来,玻璃颜色没有自然变化,几乎一气呵成,里面有料气泡(有的可以通过雕工把气泡做掉);其质料很纯洁,不像天然和田玉有玉棉,有网状、萝卜丝状等自然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的毛孔比和田玉粗得多,断口就像烂了的玻璃一样整洁光滑,和田玉则呈暗碴参差状,
摸 真假需上手
新疆和田玉与韩国和田玉或者贵州罗甸玉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一个温润,一个则是"干涩,以没有工艺的无事牌或者手镯为例,从感官上来说天然的触手温润舒适,玻璃制品或者其他普通材质摸上去就像摸在玻璃上的感觉,用拇指指腹推,你会发现玻璃制品推不动,可以想象一下。
在玉石市场上,颜色过分惨白的玉石不要买。有时在玉石市场上会有商人向你推销一些白花花的玉石,并声称是上好的和田玉。仔细观察这些玉石会觉得这样的玉石缺少灵性,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片惨白。这样的玉石大多都是俄料和青海料,缺少和田玉的油脂性,虽然白净,可是却不是真正的和田玉。
使用各种酸,比如氢氟酸、硝酸、硫酸和盐酸,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一种酸性溶液,将和田玉进行腐蚀,然后,再根据不同的需要,染上不同的颜色,不同颜色使用的化学物质也有所不同,这在之前属于主流的上色方法。
工业使用的化学染色剂,再添加上冰乙酸和无水敢醇,苯酚等其它十几种化学药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溶液,将和田玉放进去浸泡一个月左右再拿出来加工,仿真度极高,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成品会掉色。
将经过冷沁法处理的和田玉包裹好,然后,再用另外一种配制好的药水浸泡三到五天,放到烤箱,慢慢加热,让已经沁入到和田玉中的化学药水慢慢的与和田玉的分子结合,经过这种处理的和田玉保留了冷沁法的仿真度,不容易掉色。
因此 市场上各种皮色争奇斗艳,和田玉以皮色论英雄的时代正式到来。市场上再也很难看到优质的和田玉山料了,因为商家把它们全部磨成了鹅卵石造上毛孔染上了皮色冒充和田籽玉。玉石染色师、毛孔制造师这个职业应运而生。
一些商家为了仿和田籽玉,用人工颜色做出玉石表面的皮色,利用无机和有机染料染色,通常的做法首先是对普通和田玉打磨,然后进行表面染色,做出类似油脂皮外表,以达到仿和田玉籽料的目的,同时亦掩盖了玉质的瑕疵和缺陷。比较常见四种皮色染色概念:冷染、热染、烧烤、借色。假皮在形式或是方式方法上做假的程度不同并且多种多样,在实践过程中假的会有成千上万种的形式。所以必须强调要多看实物,或细看图片,从中来慢慢的领会,这方面的知识要有一定的积累时间,且不可操之过急,多学多看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