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炼石补天的古老传说,将美丽的彩石与天联系在了一起。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共工与颛顼互争帝位,共工不敌,怒撞舟山,致使天柱倾塌,苍天因而崩裂。大地万物燃烧不止,天河之水倾泻而下,洪水四处成灾,生灵涂炭。女娲不忍子民受此无端灾祸,于是取五色土为原料,借太阳神火之力,炼成五彩神石修补苍天,挽救众生。
而补天剩下的五彩神石散落于神州各地,形成各种美丽的玉石,所谓“千种玛瑙万种玉”的美丽传说便由此而来。而玉,自然就成了古人心中有灵之物,因此,以玉石制成的器物,就成为了史前人类祭祀时与神明沟通的法器。
随着社会发展,逐渐产生了阶级制度,而阶级分化的形成让佩戴玉饰成了有灵性或有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长达七千年的玉器文化便在这种灵性、神灵、巫术等原始宗教气氛笼罩下逐渐茁壮成长,先民以玉为“神物”,视玉为山川的精灵,崇玉、祭玉的观念与活动早已根深蒂固,除了崇敬之心,更带有一种对神秘事物的好奇。
2009年10月,在中国社科院的实验室里,来自商代贵族墓葬中的玉器样本即将接受现代科学仪器的检测。唐际根和他的同事运用精密仪器,把这些来自远古时代的玉器彻底分解为
一个个复杂而理性的化学元素,但是要真正解答这些玉器的产地,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采样和对比,这无疑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因为在中国,新疆的显然不是唯一的玉石产地。《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著作,书中记载了一百三十多座产玉的名山,但是这些记载大多已无从考证。流传到今天的玉石矿产地主要有四,分别是,辽宁的岫岩玉,河南的南阳玉,陕西的蓝田玉以及新疆的和田玉。它们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玉。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广泛的国家。古书上记载很多,名称也很杂,如水玉、遗玉、佩玉、香玉、软玉等。辽宁阜新市查海遗址出土的透闪石软玉玉块,距今约8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所知道的最早的真玉器。中国最著名的玉石是新疆和田玉,它和河南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陕西的蓝田玉,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玉
据考证,我国玉器的历史,可追溯至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前故宫博物院副馆长杨伯达先生,曾发表《中国古代三大玉板块论》,将中国玉文化的分布于与形成分为珣玗琪、瑶琨、球琳三大板块。珣玗琪玉板块即夷玉板块,分布在东北、东蒙、华北一部分地区,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瑶琨玉板块即越玉板块,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中部地区,以良渚文化为高峰。球琳玉板块即羌玉板块,分布于西北地区,以齐家文化为标准。三大板块互有碰撞,并时有融合,良渚玉器刺激了齐家玉器迅速发展,与同时期的山东龙山文化、陶寺文化、陕西龙山文化、石家河文化等5支古文化玉器互为融合,为中国玉器文明奠定了基础。
自古中华民族就是个爱玉的民族,玉石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内涵。以“玉”字本身来看,“王”字加一点为玉,为皇室王者的象征。汉字为玉字旁的字就近500个,与玉组合的字词更是无以计数。历代诗文,常用玉来比喻或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者事物,象征高雅,也是吉祥平安的护身符,古时还是人神合一的通灵宝物,足以说明玉在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五千年前,聪慧的先民正是使用这些最为容易获取的工具,发明了线切割,这种玉石加工工艺,问题是使用这种方法制作玉器并不轻松,仅仅是种切割线就可能耗费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在良渚山上的各种玉器上,图案和纹饰已经精细到了令人瞠目堂舌的程度。在一个金属工具还没有问世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又是用什么工具雕刻出如此繁杂而精美的图案,至今仍旧是个不解之谜。
古文云:“石之美,谓之玉”,中国古代玉器多用于祭祀、佩戴、陪葬等场景。玉石因其细腻的质地和优雅的外观而在历史上享有盛誉。同时,玉器被赋予了“玉树临风”、“温润如玉”等多种品质,成为道德的体现。自古以来,它就有着厚重的文化含蕴。
玉器在中国文化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纵观中国文明史,玉从石器时代一直到现在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作用。让我们走进历史上玉器的更迭。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玉原本是以一种装饰品为主要作用。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后,小玉器地位逐渐被大玉器所取代,大玉器是政治意义的体现。当时古人受中封建等级观念和原始宗教观念的影响,人们将其观念逐渐渗透到玉器中,这时中国玉文化的玉器主流时期正式到来。